在日常生活中,危险可能悄然而至。一次不经意的摔倒,又或者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咳嗽、喷嚏,对于中老年人而言,都可能成为腰椎“塌陷”的导火索。腰椎压缩性骨折,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医学名词,它其实离我们很近,时刻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脊柱健康。
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克星”
对于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当骨折压缩程度较轻,症状及体征较轻,且无神经压迫症状,同时患者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时,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如卧硬板床休息、轴线翻身,一般需休息4 - 8周,下地活动时需佩戴外固定支具或腰托。
然而,当病情较为严重,不适合非手术治疗时,脊柱内固定术就成为了重要的治疗选择。脊柱内固定术是通过在患者脊柱上植入螺钉、钢板、支撑物等内固定装置,来稳定脊柱结构、缓解疼痛、恢复脊柱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它一般适用于脊柱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肿瘤、脊柱感染等多种脊柱相关疾病。
手术优势
通过矫正畸形、撑开压缩的椎体等方式,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高度,使脊柱的功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恢复。
医生首先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骨折的位置、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等。基于这些信息,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然后,在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技术的辅助下,在患者脊柱上进行精准的植入手术。这一过程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内固定装置能够准确、稳定地植入,达到稳定脊柱的目的。
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恢复治疗。这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脊柱功能的恢复。同时,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手术效果达到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