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场与病痛的较量,
都始于一场无声的守护。
从手术刀划开皮肤的那一刻,
到患者苏醒后第一声平缓的呼吸,
这里的故事关乎精准,
更关乎生命的托付。
不像主刀医生那般备受瞩目,
却在每一台手术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就是年轮的“幕后英雄”——崔永武。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这是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崔永武主任常说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麻醉医生是外科领域中的内科医生。当接到病人时,要仔细研究病情,关注术前准备,要对每一位患者认真负责。崔永武是中国麻醉学科的先行者,被医疗界称为“麻醉圣手”。悬壶四十载,桃李满天下,他用一生敬业奉献,诠释一代大家的卓越风范。
从小出生在农村,当同龄人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崔永武主任已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在那个麻醉学尚处萌芽的时代,他毅然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成为生命的“幕后操盘手”。冰城的寒风磨砺着他的意志,医学院的灯火照亮了他的理想。
麻醉学是外科手术的“生命守护者”,它不仅仅是让患者“睡着”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围术期安全、疼痛管理、重症救治等多个领域。崔永武选择麻醉,是因为它充满挑战——既要精准调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又要应对瞬息万变的术中风险。从生理学错综复杂的神经传导,到药理学精妙的药物代谢,再到临床麻醉学对生命的深刻洞察,每一页书卷都化作他日后守护生命的铠甲。他深知,麻醉不是简单的“让人睡觉”,而是一场对生理机能的精准调控艺术。
崔永武担任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后,为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凭借精湛技艺,完成各类高难度手术麻醉万余例,同时倡导循证医学,重视术前评估与个体化麻醉方案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疑难危重患者的麻醉管理水平,降低了麻醉死亡率。
他不断引进国外先进麻醉技术和管理模式,创建安全有效的麻醉体系,率先在省内开展多项前沿技术,如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熵指数监测麻醉深度研究等,并获得“预置式神经刺激阻滞仪”国家发明专利。他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著作一部,主持多项省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攻关项目,参与多项科研立项。
在教学方面,崔永武承担多专业教学任务,主持编写《骨科麻醉学》,为培养麻醉专业人才倾尽全力。他以卓越的学术造诣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行业的标杆和榜样。
“一个好的麻醉医生需要千锤百炼,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崔永武主任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自2017年加入北京年轮大家庭,担任麻醉科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将科室打造成一支“快速反应、精准施策”的麻醉尖兵团队。
崔永武主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医疗技术传授给团队医生,并要求他们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在他的引领和激励下,科室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医生通过提升学位来增强专业素养;有的积极参与人才培养项目,投身研学;还有的踊跃参加国内各类培训班与学术交流活动,并在这些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展现出出色的学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在崔永武主任的带领下,科室致力于成为技术实力强、医德医风好、患者口碑佳的优秀科室。凭借过硬的技术,团队还被授予安贞麻醉联盟疼痛专病合作伙伴的荣誉。
在麻醉实践中,崔永武始终将技术精度与人文关怀并重。面对小儿患者,他深知儿童麻醉不能简单按成人剂量缩小。孩子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肝肾功能、代谢能力和血容量变化快,需按体重和发育阶段精确计算药量。小儿气道脆弱,易喉痉挛,术中管理需格外精细。因此,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家长解释麻醉细节,确保家长放心,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
对于老年患者,多病共存、耐受性差,麻醉需在维持深度与保护循环、呼吸系统间找到平衡,难度极大。崔永武也会耐心地向家属科普,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崔永武始终秉持“医学既是科学,更是人学”的理念,将尊重与关怀融入每一个临床决策。他相信,真正的麻醉是让患者在无意识中仍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温度。
年轮 ·麻醉科
麻醉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麻醉与复苏服务。科室拥有一支由三甲医院麻醉科崔永武主任牵头的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包括高中级麻醉医师、均接受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并具备国际国内先进的临床技术和理念。
全周期麻醉服务
覆盖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多模式麻醉(全身/局部/神经阻滞)及术后快速康复,通过个体化方案设计与实时动态调控,构建手术患者无痛化全流程管理。
慢性疼痛管理
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疼痛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多模式疼痛控制,精准解决患者痛苦。
先进设备配置
配备先进的Drager麻醉机、飞利浦监护设备、可视化视频喉镜、可视气管镜等,其中可视气管镜可有效解决困难气道问题。
全方位监测手段
采用BIS、呼吸末二氧化碳、麻醉吸入气体浓度检测、有创动脉压检测等多种监测手段,全面保障患者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