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 门诊时间(无假日医院)8:00-17:00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动态 >
三伏天,开启骨关节养护“黄金时刻”!
时间:2025.07.07 点击数: 984 发布来源:未知

夏至已过,暑气渐长,三伏天正式登场。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湿气较重的时节,同时也是调理体质、预防冬季骨病复发的黄金时期。对于骨病患者来说,“冬病夏治”是绝佳的养生时机。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凭借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和先进的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三伏天养骨方案,助力患者强筋健骨,预防冬季骨病复发。



image

什么是“冬病”


临床上,某些疾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点,常在寒冷季节反复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症状则有所缓解,即所谓的“能夏不能冬”。这类疾病多为寒性或虚性疾病,如唐代医学家王冰所述:“阴胜故能夏,寒甚故不能冬”。


image


在骨伤科领域,常见的“冬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膝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这些疾病通常表现为受凉后疼痛加重,遇热则缓解,患者常伴有恶寒畏风、骨关节伸屈不利等症状。从中医临床表现来看,患者多见舌红、苔薄白、脉弦紧。具备上述特征的骨伤科疾病,均可归类为“冬病”。



image

为何要“夏治”


三伏天高温时,外邪侵袭风险低,人体毛孔舒张、血液循环加快,骨病症状常缓解甚至暂时消失,但这并非痊愈,冬季或寒冷环境仍可能复发。


三伏养骨遵循“冬病夏治”原理:夏季阳气充盛,人体腠理开泄,此时调养可激发阳气储备,以阳克寒,改善虚寒体质,促进气血通畅、骨骼濡养,从而强筋健骨、预防冬季骨病复发。


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专家指出,临床证实,夏季养骨对老年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可缓解腰脊酸痛、下肢痉挛、关节僵硬等症状。此时人体代谢旺盛,配合中医外治或温阳药剂,能更高效促进骨代谢平衡,实现“未病先防”。



image

三伏天如何养骨?


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推出一系列三伏天养骨特色疗法:


针灸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三伏天进行针灸,借助阳气充盛,可改善虚寒体质,预防冬季骨病复发,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有显著疗效。


中药膏摩

中药膏摩将中药膏剂外敷于患处或穴位,结合手法按摩,使药效渗透经络,驱散寒湿瘀滞,激发阳气,增强免疫力,适用于膝骨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按摩推拿

按摩推拿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骨关节功能,预防冬季骨病复发,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使人容易贪食生冷、寒凉之物,但吃太多容易伤脾胃。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的专家建议,在炎夏季节,切忌过量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更不要多吃油腻重口味的食物,饮食以甘寒少油、利湿清暑为主。


image


可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鸭肉、虾、鲫鱼、瘦肉、香菇、平菇、银耳、薏米等,不仅能补充营养,且可消暑健身。还可进食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粥食,具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


日常保养

寒湿之邪易滞留于肩背、腿脚及膀胱经循行之处,常引发局部酸冷胀痛。三伏天阳气鼎盛,正是驱散寒湿的良机。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建议患者:


晒太阳:每日晨起时分,择无风静处背向朝阳而立,静心凝神晒背约半小时。此时初阳温煦,既可温养督脉以振奋阳气,又能促进膀胱经气运行,助寒湿随汗液外排。晒至周身微热、经络畅达为度,尤需注意让阳光充分照拂肩背与双腿。如此坚持调理,能显著改善肢体沉重、关节冷痛等症状,实现“天人相应”的养生功效。



image


运动锻炼:《黄帝内经》言“动能升阳”,三伏天宜借自然阳气生发之势,每日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防中暑)进行30分钟温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以微汗为度,既促钙吸收又避阳气耗损。日常当早睡早起,睡前温水泡脚15分钟,祛湿助眠、引阳入阴。


三伏天是调理体质、预防冬季骨病复发的黄金时期。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提醒您,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通过中医特色疗法、饮食调理、日常保养和专业治疗,为您的骨骼健康筑牢防线,让您的冬季不再受骨病困扰。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欢迎拨打医院服务热线,或直接前往医院就诊。




   年轮 ·中医科  


中医科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我们注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正骨  

通过手法、按摩等手段调整身体结构、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功能的目的。


  小针刀 

在患处进行局部的松解,进而达到松解粘连、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局部肌肉痉挛、无菌性炎症。


   针灸  

通过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  

用手推、拿、提、捏、揉等手法按摩经络以及穴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


 中药膏摩 

将中药涂抹于治疗部位,再辅以推拿按摩等手法,从而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穴位埋线 

将特制的医用线材埋入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目的。